已近暮年,这儿童节离自己有些儿远。不过,似乎不是如此的,只要童真不泯,自己就犹存赤子之心,这与年龄无关。
忽然就想起鲁迅当年的发人深省的话:救救孩子!很快,已经近一百年前的老话了。是否过时?倒不见得。虽然现在大有改变,不过,诸多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事,却也多见。比如,近时沸沸扬扬的教材事件,有人觉得有些小题大作,自己却有些不同的看法。我觉得,其他种种或可讨论,但关乎孩子教育的大事是不能讨论的,这是关乎一个人一生立德的基础,不能不严肃对待。

似乎因此也牵扯及汪老的代表作《受戒》了,它不是收在教材,是一种课外的辅助读物。这篇小说很美也很诗意,其中有些朦胧的感情,这也是真实的存在,是否就儿童不宜呢?这个倒是可以讨论。爱情也是人类一种美的感情,朦胧的爱,也同样是很美的情感。这样的作品,还有类似的,如《水浒》《三国》《红楼梦》等等,或者不能如吃冷猪肉的道学先生那样,一烧了之,非坚决扼杀不可吧。
我倒觉得,某些人似乎都有些过分的杞忧,以我的经验为例,我是小学三四年级读《水浒》《三国》,中学时读《红楼梦》的,却好处多于坏处,这些作品让我受益一生。记得鲁迅、周作人等作家,小时候都喜欢读这类闲书,有的更是才子佳人者,却也不见得大受其毒害,倒因此学会了写文章了。所以,对这些中外古今的优秀作品,即使有些令人担心的儿童不宜之处,还是可以和应该阅读的。从前有过儿童版本的,即删去一些不大合适的内容,这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;或者,在这方面上,合适的引导的阅读就非常必要和重要的。
今天是儿童节,女儿的学校放假,她自玩去了。我在上班,照佑不了她。我很想带她好好玩上一天的,我觉得我欠她许多许多。
再过一个多月女儿就满七周岁了,大概就在学校放暑假时。她现在已是一年级下期的学生,在班上是年龄最小的同学。
因为小,便有人欺侮她了。今日午饭间,女儿的一位同学来,无意中说到班上一个同学“敲诈”女儿,经常要她拿钱给他,还抢她带去的钱,等等。我听得火在胸中窜:岂有此理!问女儿为什么不告诉我们,她低头不语。我便放下碗筷,径直出门找到那个同学的母亲,告了一“状”,希望她给以教育。如此,算是出了一点气。那个男孩不过八岁吧,怎么学着做“强人”呢?我想不通,这不会是父母教育的,但他从那里学来的呢?
再说女儿。前些日子我们早发现她瞒着我们用钱。春节期间,她母亲兑换了二角新票共20元给她,早没有了。我几次发现女儿一次就带上六或八张二角票去学校,询问,她又不作声,我们也只好随便说两句作罢,不料想是出了被同学强迫拿钱的事。女儿的不愿将在外面发生的不好事儿告诉我们,由此可见一斑,也当引起我们极大的注意。
女儿的性子在家是一端,在外面又是一端,像是两个人。在家她是“不可一世”,在外却是“一声不吭”,这也可见我们的教育方式不适应这个世界了,责任不在女儿身上,而在我们。女儿自尊心极强,因此可以做出一些“大胆”的举动来,如今日上午,女儿所在班约有一半的同学将举行加入少先队宣誓仪式,而女儿因年龄不足七岁暂未入成,便到学校兜了一会儿后,溜了。这事儿我们没有责怪女儿。女儿没入少先队是我们的责任,本来以她的成绩和表现,她肯定能入的,只要写个申请,而她也提出过叫我们帮她写了。可是我们多事,当初为女儿六岁能入一年级,我们将她年龄改大一岁,一年级第二学期报名时,我们又改回来,明确告诉老师女儿未满七岁。老师在班上说要满七岁的才能加入,女儿自知未满,虽向我们要求过写申请书,后来也未催,我们也因此没认真当回事。现在看来,如果当时写了,她可能会入的,也就不会因今日的因“伤感”而逃校了,弄得连学校发的六一儿童节蛋糕也是女儿的同学送到家里的。我们责怪着自己,我们一时不慎伤害了女儿稚嫩的心。当然,女儿从未责怪我们,现在她只认定自己还未满入队的年龄,大概只在心里想为什么自己还不到七岁。不管怎样,胸前飘扬了一条鲜艳的红领巾总是美丽的!
原来说今日要带女儿出去照像的,胶卷相机都准备好了,可是没有时间,我们都在上班,只好让女儿自个儿去玩去了。想来这也不坏,我们已经渐渐地发现女儿有一些“独立自主”的愿望了,因此,没准今日她自个儿找伙伴玩比和我们一起玩得痛快。只要女儿玩得忘乎所以,玩得欢天喜地,在我们也就没有遗憾了。
>>>>完整章节全文在线阅读 <<<<